永興餅店的法式小面包(摄/Yujie Zhou)

Yuxuan Wang, translator

Read the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here.

褪色的招牌,暗淡的灯光,不起眼的外墙——永興餅店的外观远远不是米慎街最引人注目的。然而很少有新来的居民能猜到,每天有3000个法式小面包(一种墨西哥主食),从这里抵达湾区拉美社区的各个角落。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四点刚过,厨房新鲜出炉的法式小面包塞满了收银台边上的玻璃柜。

“这些法式小面包的口感和我在墨西哥吃到的一模一样,让我回忆起了家乡的点滴,”安娜·罗莎·埃斯皮诺萨说,她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儿子一起光顾饼店。 “在墨西哥每家每户都会切开这种小面包,塞入墨西哥粽子然后配着咖啡吃。”

过去六年间,埃斯皮诺萨每天都会来米慎街位于第19大街和第20大街之间的街段,因为她的儿子们每餐都要吃永興的法式小面包。今天她买了十个,并高兴地跟收银员欧卡曼(音译)分享了一个小秘密:“搭配着可口可乐吃法式小面包,口感最棒!”

维克多·多兰独自一人光顾饼店。 他和埃斯皮诺萨一样,跟欧卡曼打了声招呼,然后熟练地指了指法式小面包。 多兰花了10美元买了20个法式小面包,然后又预定了160个周六来提货,尽管他必须从里士满驱车过来。

“我们有些客人住在圣何塞,每周都会来店里买这些法式小面包,”欧卡曼这样说,一边忙着往玻璃柜里补充新出炉的小面包。

永興餅店(摄/Yujie Zhou)

对于57岁的永興餅店店主陈亨利(音译)来说,法式小面包的成功绝非偶然。 1984年移民至美国后,他花了数年研究西夫韦超市卖的糕点,了解美国人的口味。 随后,他又在米慎区的一家面包房向一位法国师傅学习糕点制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手艺。

当1992年陈亨利筹划在米慎街开一家自己的面包房时,他想:“我只要做好三样东西就行:法式小面包、油酥糕点和生日蛋糕。” 他花了一年时间精进他的法式小面包:研究和机器的配合,摸清发酵过程,试验不同的配料比例。

“我敢说我的法式小面包和墨西哥产的口感一模一样,除非因为气候不同口感上稍稍有点不一样。 三藩市的天气比墨西哥更冷一点,风也更大,”陈亨利说。

29年过去了,陈亨利的顾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小面包的水准。

陈亨利说,每逢感恩节、圣诞节和新年,顾客都会在永興餅店门口大排长队,开门两小时内就能买走5000个法式小面包。

但陈亨利不愿独揽功劳。 “隔壁的皮特烧烤酒吧有可以夹进面包里吃的火鸡肉卖,人们光顾我的店也是因为真的很方便。”

疫情爆发之后,永興餅店咖啡和生日蛋糕的销量都有所下滑。尤其是生日蛋糕,曾经在三藩市拉美女生的15岁生日宴会中备受追捧,而现在却因为人们避免聚会而受到了牵连。 所幸的是,法式小面包的销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现在人们更频繁地在家吃饭,”陈亨利说。“我的猪仔包(他给法式小面包起的昵称)对许多人来说非常重要,就像米饭对华人的重要程度一样。

陈亨利(摄/Yujie Zhou)

陈亨利的饼店经营至今,靠的不仅仅是招牌的法式小面包。他认为这也有赖于米慎区人们诚实的品格。上个世纪90年代间,他允许邻里赊账买面包。“我还记得当时有十几个70多岁的老人有时会进店跟我说,‘我今天没有钱,能不能一个月结一次帐?’我都同意了,”陈亨利说完冲着我咧嘴一笑。 “但如果账单总额超过300美元,他们就得先付一点了。”

随着陈亨利的生意越做越顺,他也在新中国移民的圈子中建立了声望。“湾区80%的中国面包房都从我这里学过些东西。据说我已经有六代学徒了,”陈亨利说,他如今几乎为很多面包房担任了顾问的角色。 “他们会带着新试验品来找我,如果我说好,就是好,如果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提及店面陈旧的装修,陈亨利也有自己的看法,“我是卖‘米饭’的。改变原有的装潢就会失去些传统。”

那么假如年轻一代不来光顾了怎么办?“我不担心,”陈亨利说道。“他们是吃着我的法式小面包长大的。”

生日蛋糕(摄/Yujie Zhou)
永興餅店(摄/Yujie Zhou)

Follow Us

REPORTER. Yujie Zhou is our newest reporter and came on as an intern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s 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She is a full-time staff reporter as part of the Report for America program that helps put young journalists in newsrooms. Before falling in love with the Mission, Yujie covered New York City, studied politics through the “street clashes” in Hong Kong, and earned a wine-tasting certificate in two days. She’s proud to be a bilingual journalist. Follow her on Twitter @Yujie_ZZ.

Leave a comment

Please keep your comments short and civil. Do not leave multiple comments under multiple names on one article. We will zap comments that fail to adhere to these short and very easy-to-follow rul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